近日,我院徐志超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區,IF:15.1)在線發表了題為“基部雙子葉植物苄基異喹啉類生物堿結構多樣性形成機制(Lineage-specific CYP80 Expansion and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Diversity in Early-diverging Eudicots)”的研究論文。基于本草基因組學研究策略,報道了催化青藤堿等苄基異喹啉生物堿(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BIAs)生物合成骨架形成的新穎酶,發現種系特異的CYP80基因擴張及新功能化驅動了防己科物種苄基異喹啉生物堿(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BIAs)結構多樣性,為BIAs藥用活性物質的綠色合成及藥物開發提供支撐。
BIAs結構類型多樣,藥用價值高,如鎮痛藥物嗎啡因、抗菌藥物小檗堿等,也是重要的林源活性物質,廣泛分布在雙子葉植物的早期分化類群及木蘭類中。近年來,我院客座教授陳士林院士團隊相繼完成毛茛科黃連(Liu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罂粟科毛黃堇(Xu et al., Plant Journal, 2022)、防己科千金藤屬(Leng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等物種中BIAs的代謝合成、起源進化及抗病毒活性等研究。然而,多數BIAs結構多樣性形成及修飾的關鍵酶仍然未知,如防己科物種積累的雙苄基異喹啉(千金藤素,抗病毒)、嗎啡烷類(青藤堿,抗風濕)等,其結構多樣性形成及進化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确。研究團隊以防己科中藥北豆根(Menispermum dauricum)為研究對象,破譯其高質量基因組,追溯其物種進化、全基因組複制事件及染色體進化曆程,提出“北豆根基因組可作為研究雙子葉植物進化的理想模型”;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代謝組追蹤了北豆根不同部位BIAs的結構類型差異;通過比較基因組發現防己科物種CYP80基因的顯著擴張,該基因家族擴張及組織特異性表達驅動了BIAs不同結構類型的多樣性。重要的是,創新性發現了催化牛心果堿發生C2'-C4a酚耦合反應生成清風藤堿(多花罂粟堿的對映異構體)的新穎酶MdCYP80G10,該酶具有嚴格的立體選擇性,特異性識别(S)型牛心果堿。本研究為“基因組進化驅動植物代謝多樣性形成”理論提供新的範例。
圖1 CYP80基因擴張和組織特異性表達驅動了防己科BIA結構類型的多樣性
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為該研究的第一署名單位。我院博士研究生安周捷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徐志超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陳士林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孫偉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範華昊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高冉冉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等項目支持。
原文鍊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