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位
遵循“夯實基礎、文理林融合、注重科訓、引領未來”的原則,以重大林業生命科學問題為導向,依托林學、林業工程、生物學等一流建設學科集群優勢,整合資源,創新組織機制、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師資團隊和學習方式,完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生态文明建設的林業生物學特色拔尖人才培養的東林方案,打造“擁有綠色理念、全球視野、文理交融、家國情懷、人文情懷、使命擔當、勇攀世界林業生物學高峰的國際領軍人才”的孵育示範基地。培養一批緻力于解決生命科學重要問題的領軍人才,未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特别是林業基礎生物學領域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能夠在生态文明建設、森林生物學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世界領跑者,全面帶動學校一流創新人才培養。
培養拔尖學生具有良好道德修養,擁有家國情懷、人文情懷,掌握寬厚紮實文理和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接受嚴格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并具有獨立科研方案設計、實施能力,具備持續自主學習、批判質疑、邏輯思維能力,熟練運用中英雙文書面、口頭進行學術交流、闡述及學術論文寫作能力;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立志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并成長為立足祖國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科學家。
育人模式
1.總體理念
立足“校院協同、文理交彙、中西融通、學研并軌、追求卓越”的拔尖理念,樹立“以生為本、立德樹人、成人成才”教育觀,遵循“整體性通識教育與個性化專業培養融通”的培養原則,強調知識創生、能力激育、人格養成,促進“量智與性智、科學與哲學、科學與藝術、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微觀認識與宏觀認識”相結合。
2.總體思路
集中全校優質教學、科研、實踐資源,形成林業生物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新途徑、新維度。深化書院制、導師制、班主任制、學分制改革,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分層次培養,構建通識基礎、漸進專業、開放科訓、自主發展的立體人才綠色生态培養鍊。夯實“英才集聚、名師引領、交叉融合、國際一流”的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人文情懷、世界胸懷,勇攀世界科學高峰、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科學家,并帶動全校一流人才培養。
3.舉措
(1)強化使命驅動
秉承“四個服務”的辦學方向,牢記立德樹人初心,以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人類未來發展、思想文化創新和生物學科前沿為使命,培養信念執着、志向高遠、品德優良、知識淵博、本領過硬、思維靈動、開拓創新、格物緻知、知行合一的世界引領型創新人才。
(2)科學選才鑒才
依據“公平競争、優中選強、才德為本、興趣使然、自我期許”原則,實施“高考招生和2時段動态進出”。
英才集聚是借助全國高考,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身心健康、知識儲備、遷移應用、自主學習、探究創新方面選取具有學科特長的真才實學之人。
實施優中選強、旨在拔尖的2時段動态進出機制,分别在第一、二學年末對學生考核,退出的學生進入生物科學基地班學習。全校選拔專業前10%、自願有志于生物科學的學生填補空缺。面試為主、筆試為輔,專家組以學生内生動力、學術志向、誠信合作、開放包容、堅毅進取、創新潛質為依據,選拔優秀學生。
(3)大師引領
① 采取名師引聘模式,為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配備一支造詣深厚、德才兼備、傾心教育的學術大師隊伍。
② 實施“三導師、一主任”管育模式。以雙向選擇方式為學生配備主、副學雙術導師和生涯導師,在課程學習、科學研究、生涯規劃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指導。
主學術導師由學術造詣深厚、師德高尚的傑出學者擔任,研究方向與學生自我期許方向一緻,對學生的個性化課程學習、科學訓練、學術研究施加全程“一對一、面對面”指導,充分挖掘學生自身潛力,激發興趣、點燃激情、放飛夢想。
副學術導師原則由主學術導師團隊主力教師擔任,分擔部分培養工作。
生涯導師按1:4師生比配備,由書院資深教師擔任,引導學生身心、文理綜合發展,幫助學生将正确的三觀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班主任由年富力強,有志于拔尖人才培養的傑出青年學者擔任。
③ 大師授課。由學術造詣深厚、教學學術水平高超的資深教授和國外著名科學家主講課程,構建靈動的國際化、前沿性學術生态課堂,打造“金課”系統,授魚傳漁,引領拔尖學生發展。
(4)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德智體美勞 “五育”并舉,通過“一流學科領航強基、重點實驗室托舉、傑出師資助飛”,創設學生全面發展、突出創新能力培養的學術環境和氛圍,精深書院人文生态育人,實施一生三導師、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課表的培養模式,修讀課程分必修模塊、選修模塊(林業基礎生物學、生物技術、代謝與合成生物學、材料生物學、微觀生态學課程群)、自主發展模塊(學術講座、科研創新課題),鼓勵學生走“夯基、拓野、精專、個性”的本碩博貫通發展路徑,促使學生主動質疑、探究、獨立思考、發散思維、激發潛能。
本碩貫通采取“1+1+2+3”培養模式。第二學年進入科研訓練,第四學年進入本科-研究生交互學習,再用三年時間完成碩士學術培養。本碩博貫通采取“1+1+3+4”培養模式。第四學年進入碩博交互學習,再用四年時間完成博士學術培養。
(5)創新學習方式
實施基于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啟發式、探究式、項目式、問題導向式、線上線下混合、課内課外交織、虛拟與現實交替等教學模式,創設學生主體的學術課堂(講座),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成就式學習。必修環節階梯式設置科研項目訓練1-3三階項目,夯實學生的科研基礎;實施學分制,鼓勵學生依據個性化發展自主學習世界一流大學網絡課程和中國大學MOOC,考核優秀可進行學分置換。
(6)促進學科交叉、科教融合
各類重點實驗、教師科研項目積極擁抱學生。一年級實驗室輪轉強基、二年級自擇相關課題組開展嚴謹系統化創新科研訓練、持續自主科研,形成實驗訓練、實驗室輪訓到科研課題、雙創競賽的遞進式能力提升體系,促進學生既得魚又學漁,紮實攀世界科學高峰、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素養。
(7)深化國際合作
增量拔尖學生國際交流資助,以聯合培養、交換學習、暑假學術訪問、國際學術會議、參加國際競賽、聆聽大師講座等方式,凸顯人才培養國際化特質。